一對多的情況
有些繁體字轉成簡體時,可能會對應到多個不同的字。
例如:「後」在簡體可能是「后」或「後」,要看上下文判斷。
專有名詞可能跑掉
地名、人名、品牌常常不適合直接轉換。
比方說「重慶」用簡體寫就是「重庆」,但人名裡的「慶」有時不該轉。
成語或固定用語要小心
有些成語是特定寫法,直接轉換可能會變奇怪。
例如「一觸即發」在簡體裡是「一触即发」,但「发」在簡體同時也代表「頭髮」的意思。如果不看上下文,讀者可能會誤解,以為是「一碰到頭髮」。
異體字、簡繁差異字
有些字繁簡不是一一對應,而是不同的習慣用法。
例如「台灣」和「臺灣」在繁體都用,但簡體只有「台湾」。
專業用語要額外處理
技術文件、法律條文、學術文章等,常會用到繁簡差異很大的專有名詞,最好人工檢查。
簡繁混用要避免
一篇文章裡如果同時出現繁體和簡體,讀者會覺得亂。轉換後要統一,避免「簡繁夾雜」。
軟體轉換器的限制
自動轉換工具通常靠詞庫,90% 沒問題,但特殊用字容易出錯。轉換後最好再人工校對。
台灣用語 | 中國大陸用語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便當 | 盒饭 | 台灣日常用「便當」,大陸則說「盒饭」。 |
計程車 | 出租车 | 台灣叫「計程車」,大陸叫「出租车」。 |
機車 | 摩托车 | 台灣的「機車」是摩托車,大陸叫「摩托车」,而「机车」在大陸常指火車頭。 |
國中 | 初中 | 台灣說「國中」,大陸叫「初中」。 |
公車 | 公交车 | 台灣說「公車」,大陸則是「公交车」。 |
簡訊 | 短信 | 台灣的手機簡訊,大陸叫「短信」。 |
網路 | 网络 | 台灣慣稱「網路」,大陸統一用「网络」。 |
滑鼠 | 鼠标 | 台灣叫「滑鼠」,大陸叫「鼠标」。 |
隨身碟 | U盘 | 台灣說「隨身碟」,大陸說「U盘」。 |
投影機 | 投影仪 | 台灣叫「投影機」,大陸叫「投影仪」。 |
印表機 | 打印机 | 台灣「印表機」,大陸說「打印机」。 |
硬碟 | 硬盘 | 台灣說「硬碟」,大陸說「硬盘」。 |
軟體 | 软件 | 台灣用「軟體」,大陸用「软件」。 |
韌體 | 固件 | 台灣常說「韌體」,大陸叫「固件」。 |
台灣用語 | 香港用語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計程車 | 的士 | 台灣叫「計程車」,香港統一叫「的士」(taxi 音譯)。 |
機車 | 電單車 | 台灣「機車」是摩托車,香港則稱「電單車」。 |
公車 | 巴士 | 台灣叫「公車」,香港叫「巴士」。 |
百貨公司 | 百貨公司 / 商場 | 台灣常說「百貨公司」,香港多用「商場」(Shopping Mall)。 |
國中 | 中學初中部 | 台灣說「國中」,香港分「中一、中二…」。 |
高中 | 中學高年級 | 台灣的「高中」,香港仍叫「中四到中六」。 |
外帶 | 外賣 | 台灣說「外帶」,香港統一用「外賣」。 |
衛生紙 | 廁紙 | 台灣叫「衛生紙」,香港說「廁紙」。 |